咨詢熱線:4000-789-121
電子郵箱:mmdqxh@mmdqxh.com
隨著湖北中成藥集采開標環節的落幕,官方再次就下一步的帶量采購工作釋放信號:集采改革無禁區,中成藥集采勢在必行。
1、節約費用超26億
近日,湖北牽頭的19省中成藥集采開標,據“中國醫療保險”報道,本輪19省中成藥集采,共157家企業的182個產品參與報價,采購規模近100億元;最終97家企業、111個產品中選,中選率達62%,中選價格平均降幅42.27%,最大降幅82.63%。
17個產品組76種中成藥迎來價格變局。
經過相關方面對19省聯盟年度需求量的測算,預計每年可節約藥品費用超過26億元。
作為在青海、浙江金華、河南濮陽等省市小范圍試水采購中成藥后,全國范圍內最大的中成藥集采聯盟,今日一位行業權威專家對賽柏藍表示,湖北牽頭的中成藥集采成效對于后續的中成藥集采影響不小。
國家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司負責人表示,從長遠看,集中帶量采購有利于中成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探索了中成藥的集采模式,開啟了關鍵性的第一步,為全國中成藥集采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經驗。
自2018年首輪“4+7”以來,由于中成藥的質量難以評價、獨家品種多等特殊性,帶量采購納入中成藥的步伐和緩。
此番湖北等19省中成藥集采在爭議中落幕,某種程度上也預示著,中成藥這一集采禁區被徹底打破,自化藥國采、胰島素專項之后,中成藥以省際聯盟的形式進入集采框架。
目前,由廣東牽頭聯合山西、河南、海南、寧夏、青海的6省聯盟中成藥集采也在進行中。不過上述專家也對賽柏藍表示,考慮到各種產業內外的原因,中成藥直接參與國采的可能性不大。
2、合并競價是最大亮點
回顧本輪中成藥集采,湖北繼在全國率先組織核酸檢測試劑、胰島素、冠脈擴張球囊等品類的集采工作后,其牽頭的19省中成藥省際聯盟也有一些創新性的探索。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對功能主治相近的不同名稱中成藥進行合并集采——最終確定了17個產品組76種中成藥采購目錄。
具體來看,主要有兩種合并方式,一種是對同方同名不同劑型的品種進行合并,一種是對同方異名的品種進行合并——其中,組方、主治功能,醫保分類都是合并品種的重要依據。
比如涉及57家藥企的銀杏葉,涉及品種組方都是“銀杏葉提取物”,在醫保目錄中的分類均為“內科用藥>祛瘀劑>化瘀通脈劑”,且主治功能十分近似,故進行合并。
合并集采破除了中成藥長期以來通用名眾多的問題,也有力擴大了競爭。
此外,綜合評分、引入醫療機構認可度指標、提出日均治療費用等都是針對中成藥集采的新探索。
3、中選產品價差10倍?
除了有益的規則創新,湖北等19省的中成藥集采面臨的爭議也不小——其中主要的爭議出在了中選產品價格差上。
2021年12月27日晚間,湖北中成藥集采正式中選結果公示——不久,就有企業反映:個別產品組內不同中選產品價格差異大,最極端情況甚至達10倍。
有企業對賽柏藍表示,對于A組中標企業來講,本次為了保中標,價格都報的比較低,但是B組反而出現高價中標的情況,其中價差明顯的品種有7~8個。
根據19省聯盟集采文件的規定,A組主要是市場份額較大的企業,B組則相反。
一位不便具名的行業人士對賽柏藍指出本輪中成藥集采部分中選產品價差較大的核心原因是——企業的降幅是按照各自產品的基準價計算。
這樣一來,由于B組的部分企業本身的市場份額不大,且存在掛網價格偏高的情況,基準價格自然就高。
然而集采文件又規定B組企業的中選規則為“入圍企業數量≤4家的,入圍企業報價降幅達到17個產品組所有A競爭單元入圍企業降幅排名前70%的最低降幅,獲得擬中選資格; 未達到的,進入議價環節,接受17個產品組所有A競爭單元入圍企業中位降幅,獲得擬中選資格?!?/span>
也就是說,B組企業面臨的降幅要求比原本市場份額大的A組企業溫和。
有行業專家向賽柏藍直言,B組企業基準價格高,降幅要求又溫和,即便企業大幅降價,也可能高于A組企業的中選價格——因為同產品組的不同廠家,基準價就已經相差了很多倍。
其實,行業內有競爭關系的同類品種出現價差的現象仍較普遍,因為現在各省級招采對新增掛網產品是要求直接申請掛網,不排除有企業在與醫院直接議價銷售的過程中,出現價格越議越高的情況,一般這種問題在單個省內市場還不明顯,但是放到全國這種價格差就被進一步放大了。
上述行業人士也對賽柏藍表示,本次中成藥聯盟集采的規則和以往化藥集采不同,沒有規定分組層次低的企業中選價格不能高于分組層次高的企業的中選價格。
而且雖然本次集采采用綜合評分的方式——價格競爭得分占60%,技術評價得分占40%,技術得分中又涵蓋醫療機構認可度、藥品企業供應能力、企業創新能力、招采信用評價、產品質量安全等方面,但是在實際的競標中,企業之間的競爭仍然主要圍繞降幅展開。
除了絕對的中選產品價格差之外,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哪些產品價格高,這種價格高是否和產品質量、醫療機構認可度、臨床療效、生產成本等掛鉤。
就中成藥長期存在的明顯價差問題,今日一位中藥材領域專家段老師向賽柏藍指出,品牌知名度、加工程序、質量規格、原材料來源等都影響著中成藥的定價,比如同樣是六味地黃丸,組方也一樣,由于使用不同等級的原材料,價格可能相差三分之一到一半不等。
如果到了中藥材市場,一個中藥材僅僅因為規格的不同,甚至可能出現“天價和地價之分”。
針對中選產品的價格差異問題,國家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司負責人則表示:中成藥集中帶量采購的目的并不是拉平價格,更不是拉平生產企業的成本和利潤,而是著力去除或減少在企業實際出廠價和終端銷售價間不合理的虛高部分,改善不合理的銷售模式,讓中選產品不需要過度營銷即可獲得不低于原有市場以及更多的銷量,是一個集體去“虛胖”的過程。
下一步,各地還會在不斷總結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采購規則,力爭實現更多元目標的平衡。
4、 量的分配至關重要
湖北本輪中成藥集采采購周期為2年,隨著中選結果的一錘定音,量的分配成為中選藥企最關注的問題。
根據集采文件的規定,約定采購量的分配主要有利于降幅高、醫院機構有意愿自主選擇、產能大的企業。
有藥企向賽柏藍表示,希望各省醫保部門在落地執行時,到醫院層面能有集采考核的標準,優選認可度高價格低的企業,希望在醫院醫生處方時,針對同類治療效果的中選產品,重點使用物美價廉、醫療機構認可高的。
國家醫療保障研究院價格招采室主任蔣昌松表示,在后續勾選余量和采購使用過程中,醫保部門還會進一步引導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優先選擇物美價宜的中選產品。
集中帶量采購改革從最初的化藥集采,推進到高值醫用耗材、生物制劑集采,再到中成藥集采,充分表明集采改革“無禁區”。
聲明:文章來源于賽柏藍,圖片來源于網絡,轉載圖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與我聯系,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上一篇:多地先行先試藥品網售新規!